2026考研

倒计时061
当前位置: 首页 > 院系库 > 新闻与传播学院 >
招生院系
商学院 旅游管理学院 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信息管理学院 文学院 法学院 新闻与传播学院 外国语与国际关系学院 历史学院 体育学院 教育学院 物理学院 数学与统计学院 化学学院 生命科学学院 信息工程学院 电气工程学院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 土木工程学院 水利科学与工程学院 化工学院 建筑学院 力学与安全工程学院 公共卫生学院 管理工程学院 音乐学院 美术学院 软件学院 药物研究院 模塑模具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哲学学院 生态与环境学院 医学科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 第一附属医院 第二附属医院 第三附属医院 第五附属医院 护理与健康学院 附属肿瘤医院 人民医院 附属儿童医院 书法学院 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 华大基因学院 农学院 河南先进技术研究院

博士论坛第33讲 教师共话“媒介化社会中的儿童”

文章来源:天任郑大考研网 发布时间:2022-07-23 13:59:17

    在信息泛滥、审美多元、思想良莠不齐的媒介化社会下,儿童——祖国未来的花朵被各种信息与围绕,成人如何在媒介化社会中激浊扬清,儿童如何在媒介化社会中健康成长,是全社会关注的议题。5月31日晚间,在儿童节来临前夕,为了和社会各界一起“审思媒介,呵护童年”,由郑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新华通讯社-郑州大学穆青研究中心主办的第33期“博士论坛”通过腾讯会议室在线召开,以学术的名义来迎接儿童节。郑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郑素侠、罗雁飞、秦艺轩三位老师分别以《作为传播者的儿童:儿童的媒介权利及其实现》、《儿童在商业广告中的多重角色及其异化可能性》、《回归儿童生活的世界:网络游戏何以“捕获童年”?》为题,分享自己在面对“儿童”这一特殊媒介群体的所思所虑,在“六一国际儿童节”到来前夕,以期给予祖国未来的花朵们在新的媒介场域中更多的现实关照。郑州大学褚金勇老师主持本次会议。

    博士论坛主要分为内容发言和答疑交流两个环节。

    首先是郑素侠老师主讲的《作为传播者的儿童:儿童的媒介权利及其实现》。郑素侠老师从“黑暗儿童史”为切入点:在中世纪的西欧社会,儿童这一概念并不存在,儿童仅仅是被视为成年人的一个阶段,“缩小版”的成年人,他们穿着与成年人相仿的衣服;儿童是作为劳动力资源而存在的,遵循父亲的职业学习劳动技能和谋生手段,儿童的发展受到了很大的压迫;直至中世纪末期,随着宗教改革的推进以及现代中产阶级观念的兴起,人们发现了“儿童”这一长时间被忽视的群体,并开始注重儿童在构建现代家庭理念中的角色和作用。具体,郑素侠老师从儿童在传播中的主体地位、写进法律的儿童媒介权利、回到现实:被压抑的儿童媒介权利、赋权儿童:数字家庭中的亲子传播四个方面展开讲解。

儿童在传播中的主体地位:既有的研究选择性的忽视了在传播中的主体地位,作为成年人的研究者把儿童视为不会主动选择媒介,更不会有出于特定目的的媒介需求的未成年人,而事实上,为了保护儿童更好、更健康的成长,成人应该的安排儿童群体的媒介接触和媒介使用。因此,儿童的媒介接触和媒介使用行为,是成年人安排的结果,而且儿童会对成年人的安排全盘接受。可是由大众媒介传播的积极向上的内容,并没有把所有儿童都教育成成年人所期望的样子。因此面对这一问题,我们应认识到儿童的媒介接触使用是基于特定目的的主动行为,认识到儿童在媒介需求中存在的个体差异、从儿童的视角出发,正视儿童的主体性。

    写进法律的儿童媒介权利:郑素侠老师梳理了《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发现有关儿童媒介权利的表述较多,主要是:媒介接近权、有益信息知晓权、发表权、休息和闲暇权等方面。

    回到现实:被压抑的儿童媒介权利:一是儿童节目的成人化,仍多的儿童节目从成人对儿童的期待和愿望出发,对儿童的展演进行安排。二是儿童成为成人活动的装饰品。儿童不知晓这些活动的意义所在,没有权利决定自己是否不参加,只是作为成人活动的陪衬或装饰品出现。三是儿童的声音被忽略,在一些涉及儿童的新闻中,儿童在接受采访时,按照成人的授意说着“大人话”,成为一种刻意安排的表演。

    赋权儿童:数字家庭中的亲子传播:郑素侠老师老师主要从家庭的层面出发,认为作为父母的教育者应该正视数字时代亲子关系发生的一些新变化,例如亲代与子代之间的“数字沟”、互联网使用态度不一致所触发的代际冲突。因此在赋权儿童,建构数字家庭中的代际传播范式中,其一,家庭协商民主。亲代与子代以协商民主的方式开展交流和传播,充分发表意见,共商家庭事务。其二,传播隐私管理。亲代与子代彼此尊重,明确亲子之间的“公共领域”以及彼此的“私人空间”,建立和谐共处关系。其三,亲子共同成长。亲代与子代建立伙伴关系,相互学习,共同提升。

    此外,郑素侠老师还向我们推荐了《儿童的世纪》《儿童教育》等有关儿童研究的扩展书籍。

    第二部分由罗雁飞老师带来的《儿童在商业广告中的多重角色及其异化可能性》。罗老师从改革开放以来的商业广告的发展脉络和特征开始梳理,一波强有力的“回忆杀”仿佛带着我们回到了那个无忧无虑的童年时光。

    罗老师从“儿童与商业广告的关系-角色分析”、“这些角色可能存在的问题-风险分析”、“保护儿童的措施-对策分析”三个层面进行探讨。在角色分析中,罗雁飞老师对儿童所接触的商业广告做出了两个层面的界定,即儿童参加演示的广告和儿童使用产品的广告。儿童在接受商业广告信息中,不仅是自我消化信息和传递信息的浏览者,同时也在信息采纳层面扮演着影响产品购买决策、直接去购买和使用产品的角色定位;而在商业广告内容生产领域,儿童更多的是作为一种“提线木偶”般的存在,或是遵循广告3B法则的模特展演,或是作为广告代言人出现在台前、罗雁飞老师更是思辨性的提出了“准KOL”的说法解释了在新媒体环境下的儿童自媒体的奇异景观。

    在风险分析中,风险表现主要侧重于心理风险和隐私风险:成人世界的窥探与模仿、成长的物化、身体上的致胖趋势。成人化,虚荣,偏离正常的成长轨道。在网络时代,访问接受和创作均存在个人信息泄露的风险。风险产生的根源:罗雁飞老师认为是自在的主体——自为的主体是儿童面对这些风险的主要诱因。一是在生理上,大脑的发育尚不成熟,个体在13岁时,脑结构在机能上的发育基本结束,但是脑结构活动的确定类型的形成要到16-17岁时。二是儿童在不同年龄阶段认知上的三个层面,皮亚杰提出的主客一体化又称自我中心主义(egocentrism);主体与客体的互渗所产生的有趣现象——泛灵论,认为世间植物动物都是有灵魂有梦想的;主客体之间相互独立的运算阶段。三是行为上,存在着轻信、模仿的行为。正如皮亚杰所说:认知就是同话。所以作为儿童来说其必须经历这样一种自在的主体——自为的主体的认知发展过程。此外商业广告的原理,技术大数据、基于用户的心理洞察也是风险产生的根源之一。

    在对策分析中,法律法规是重要的应有之策。在国际视野下,罗雁飞老师介绍了海外在精准行业、媒介场域对儿童商业广告所做出的法律层面的限定与不同。

    最后罗雁飞老师引导我们继续思考,网络复杂性将如何复杂儿童与商业广告之间的关系。广告的技术性给儿童带来了什么样的风险?面对儿童商业广告的生存原则是什么?价值排序是什么?如何实现?

第三部分由秦艺轩老师主讲,主题为《回归儿童生活:网络游戏何以“捕获童年”》。首先,秦老师就今天的议题:“媒介化社会中的儿童”,举了课堂中同学们思考的问题:“防沉迷政策后,孩子们去哪儿了?”,在相关的搜索中,没有找到防沉迷政策对儿童的影响。在很多类似的话题当中,儿童在大多数情况下都是失语的、不可见的,他们的身份、行为总是被其他人定义的。孩子们所处的社会、文化和家庭环境是如何塑造了他们的媒介消费和社会交往的模式。

    一、回归儿童生活世界。近些年童年研究范式的一个趋势,儿童主体性的回归。在尼尔波兹曼和菲力浦•阿利埃斯的梳理中,儿童和童年并不是天然存在的,而是伴随着人类理性文明的发展,才最终得以确立的。在16世纪、17世纪之前,是没有区分儿童和成年人的。直到近代教育制度确立,还有书籍、阅读的普及确立之后,儿童才作为一个独立的概念,和成年人区分开来。 尽管儿童已经作为一个独立的概念阶段,但是在早起的研究中,儿童的主体性依然是比较模糊的。早先的研究,往往会把儿童看作是未完成的人,把童年看作是通往成年的一个阶段。当时的研究更多的关注,儿童如何才能成为人,如何才能更好的习得和适应成年人社会的各种规则。在这样观念影响下的儿童媒介使用研究,也往往呈现出一种悲观主义的色彩。比如:尼尔波兹曼,和戴维•艾尔金德,他们认为:电视,电脑等电子媒介会带来童年的消逝,带来儿童文化的消亡。尼尔波兹曼“印刷品制造了童年的概念,电视摧毁了这一概念。”丧失了童年的纯真。“对儿童和媒介的关系要进行更加充分的社会解释,处于对社会、制度和历史变化更宽广的理解中。”——媒介化的社会中,童年没有死亡,而是以一种新的方式存在。

    二、网络游戏在玩家世界中的“意义”。如果我们秉持着这样一种观念去看待儿童的网络游戏使用,那就意味着我们应该走出传统的“生产性”与“病理性”的二元话语,转向“常规化”与“多元化”的话语转向,回归到玩家生活的世界。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的去理解儿童的网络游戏实践和接触网络游戏的动机。网络游戏是儿童替代性社会交往的中介,一方面由于家庭规模的日趋缩小,社会经济与亲子压力、亲子之间互动缺位、熟人社会像高度流动的的陌生人社交转变,传统社区模式逐渐消失;另一方面,城市化进程使得传统的公共休闲空间遭到挤压,社会交往场域从街头向家中撤退,家庭场域的数字化,儿童在家沦为孤独的个体。此外,网络游戏还是儿童潮流身份的象征,网络游戏不仅仅是他们的个体休闲娱乐选择,而是将自身融入同伴群体的结盟过程,是他们展开社会互动和同伴交往的重要方式。最后网络游戏为儿童带来愉悦体验和情感能量。具体有成就愉悦、视听愉悦、社交愉悦、展演愉悦。玩游戏获得的“愉悦轻松”的情感体验,调剂了儿童日常学习生活的紧张和枯燥。「游戏时间」打破了儿童日常生活线性单调的时间秩序,作为仪式化惯例在均匀反复的行动中构成了新的节奏和韵律,制造了平凡的日常生活中一些狂欢节式的“瞬间”。对于儿童来说,“玩游戏”既是一种个体休闲方式的自我选择,同时也是社会资源在有限的时间与空间中竞争协商的后果。

    最后,秦艺璇老师也分享了自己的困惑:作为一个“局外人”,研究者的身份是否会影响其看待儿童媒介使用的问题?

    三位老师分别从儿童媒介权利、商业儿童广告批判分析、儿童网络游戏因素分析三种视角为我们带来了一场精彩的视觉饕餮盛宴。在讨论环节。刘宪阁老师、郭晨老师、张英培老师分享了自己的心得体会,学生们向老师们提出了自己的困惑:商业广告为儿童所带来的都是负面影响的吗?孩子们应该有更多的自我的探索,但是父母“过去的经历”像幽灵一样无时无刻影响着孩子们的抉择,而没有好孩子坏孩子之类的“标签式”的问题。

    最后,由褚金勇老师总结座谈会,各位老师赋言一句,圆满结束学术问题的探讨,这次论坛为老师和同学们搭建了一个学术讨论的空间,增进了老师与同学们之间的了解和对话,更重要的是为儿童这一特殊媒介群体的学术研究工作提出了新的研究脉络。对于广大的硕博同学开展研究也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李苗苗 供稿)

 


 

 

 

 


免责声明:本平台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整理,不对事件的真实性负责,具体考研相关内容请以各院校的官网通知为准。 如果本站文章侵犯到您的权利,请联系我们(0371-60909200)进行删除处理。


联系我们

电话:0371-60909200

QQ:287857002

微博:天任郑大考研资讯网

微信公众号:天任郑大考研网

抖音:郑大考研小堂

B站:天任郑大考研网

地址:一号线郑州大学站A口升龙又一城A座9楼天任郑大专业课

天任郑大考研网 Copyright© 2006-2020 河南天任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17050239号-2 营业执照